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汽车生活 > 车主之声 > 正文

车市回暖需要系统工程!

  最近,美国金融风暴闹得沸沸扬扬,让本来就走向低迷的国内车市更加没底。一个普遍的观点是,金融风暴导致发达国家消费萎缩,从而使得出口导向型的国内大部分外贸企业受损,从而导致国内汽车消费萎缩。进入2008年以来,国内大部分汽车经销店明显感到了这股寒流。在此影响下,2008年国内车市似乎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低下了高昂的头颅。这从一个侧面证明,金融风暴似乎已经多少开始影响到大洋彼岸的实体经济了。

  但实际情况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专家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并不像曾经的1929年经济危机大爆发那样的突然来临,而是由先前的次贷危机缓慢引起,稀稀拉拉,一点一点暴露,对美国本土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更大的黑洞,因为不知道底在什么地方。但对中国来说,这有一点好处,就是这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已经有了将近一年的防范期。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由于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美贸易伙伴拖欠资金,浙江等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当地的外贸企业进行引导,使得国内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提前得到了部分的预警和转移。成思危在央视采访中估计,今年我们出口数量和贸易顺差将只会减少百分之二十左右;其次,即使美国金融风暴引起欧美消费萎缩,价格占优势的中国商品面临的冲击也许会相对较小,因为开支紧缩会导致廉价商品的消费,中国商品是否一定更不受青睐也未可知;最关键的一点是,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健康,目前情况下,中国金融和经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并不大,内需的持续扩大、宏观调控的卓有成效以及经济的稳定繁荣使得国内经济的基本面仍然看好。

  上述分析或许能给美国金融危机笼罩下的中国车市缓解一下压力,至于国际市场,我们就暂且不管它了。因此,对于国内车市的低迷的原因和对策,我们更应该从内部寻找原因。

  在前一阵的成都车展上,东风日产市场部长杨嵩预测下半年车市增长可能为零。据说这是目前为止对国内车市最悲观的预测。也就是说,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已经在汽车大佬们那里形成了思维定势,即便是保持去年销量,汽车大佬也是接受不了的。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市场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能无限扩张,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自2002年以来,中国市场连续6年持续增长,远远超过我国GDP增长速度。高歌猛进的汽车产业在为汽车厂商赚足了利润的同时,也使得汽车的日常消费越来越表现出与其他配套设施的不适应。如城市交通,能源问题等等。来自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报告认为,正是因为国内乘用车的严重超前消费,才造成市场超高速增长期已结束。该报告认为,从2008年开始,乘用车发展速度将放缓。中国乘用车市将告别20%以上的增长。从2009年~2015年,预计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约在10%~5%,这在国际汽车市场仍称得上是高速发展。对此,仍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幅员辽阔,从区域市场来看,国内汽车市场仍没有达到饱和,增长空间仍很大。但这些人也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国大部分的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消费是存在鸿沟的。在短期内,二三级市场的开拓不会像主流城市那样高歌猛进。

  对于目前厂家的处境,一方面厂家要认识到市场容量的有限性,这有助于我们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国内市场,从而找到市场恢复的良方。

  为应对目前车市的低迷,大部分厂家更加寄希望于降价促销对汽车购买的刺激作用。结果,汽车价格越降越低,市场销量反而却不见很大起色。于是,新一轮的降价又在酝酿当中。当然,这种状况有助于挤干汽车产品的价格水分,但在消费信心没有得到恢复的情况下,这很容易使汽车厂商陷入恶性循环的危险。笔者认为,挽救车市,还应从挽救汽车消费的系统工程入手。

  如前文所述,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对其他相关行业和配套设施提出了较高要求,相关领域发展的滞后和不协调导致了汽车消费压力剧增。现在,问题核心已经不仅仅是车价问题,用车成本的日益高升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就在九月底,润滑油、轮胎等汽车配件涨价,与配件价格上升相联系的是,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相比于居民价格指数CPI上升迅猛,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了10.1%,再度创下十二年来的新高。工业品出产价格与配件价格息息相关,而后者又是汽车消费的主要内容。;国庆节前期北京油价继续调升更直接拉动了用车成本的飙升;再次部分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限制机动车行驶的方案,无疑对消费者用车又加了一个紧箍咒。诸多因素累加,造成了国内汽车用车环境日益恶劣,而这正在潜移默化地减缓着汽车经销店出货的速度。虽然油价因素可以期待新能源汽车的进展,交通因素也有待于相关市场机制引入进行调节,但这显然都不是在短期内可以缓解的,其中有些是汽车产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些涉及到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许多因素在汽车产业内部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与其一味降价促销,汽车厂商更应该想方设法从降低消费者用车成本入手,如延长保修期、降低配件价格等,缓解各种外部因素对汽车消费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增强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信心。与一味追求降价相比,这更是一项刺激汽车消费的系统工程,也只有这样,汽车产业才能获得更长足的发展空间和后劲。

  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句忠告对国内汽车厂商来说,同样适用。

  最近,美国金融风暴闹得沸沸扬扬,让本来就走向低迷的国内车市更加没底。一个普遍的观点是,金融风暴导致发达国家消费萎缩,从而使得出口导向型的国内大部分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