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汽集团正式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入主韩国双龙。无论将来的发展情况如何,作为国内企业收购国外汽车整车公司的No.1,这绝对是值得汽车产业发展史大书特书的一个重要篇章。也正因为如此,另一件事情就更加令人感慨——就在几个月前,这家能收购国外汽车公司的汽车集团,却不得不让旗下的奇瑞公司公开独立出去。
“企业多、规模小、水平低”,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现状。根据国际汽车业的发展规律和经验,业内人士都很清楚:一场大规模的兼并收购产业洗牌在所难免。
面对这种形势,夏新、波导等行业外资本已经明智地选择了撤离,而既有的产业资源不仅鲜见集中和整合,反而发生了“奇瑞独立”这样的事件。虽说上汽与奇瑞只是一种挂靠而非通常意义上的母、子公司关系,但上汽显然希望将这种形式上的母子关系实质化。面对渐渐逼近的兼并收购浪潮,奇瑞却逆流而行,断然与上汽集团割席分坐。虽然奇瑞的“独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此举背后的动因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前两年的车市井喷,使汽车企业们大获丰收,各企业也都储备了一定的“余粮”,企业领导们也更加自信甚至于自负起来,地方领导也因汽车企业对财政收入和经济统计指标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更加重视其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因此,尽管2004年的市场持续淡静,汽车企业们却都有惊无险地挺了过来,企业及地方领导的信心也未受到大的影响。
弱势企业的领导们自负地相信自己能“再创辉煌”、或者因为“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一己私念而反对“洗牌”。而地方领导则担心本地企业被收购兼并之后,企业的税收及其经济指标的统计归属发生变化。如果被兼并的企业将来被取消了二级法人资格,当地不仅会失去一大税源,经济统计指标也将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经济总量较小的地方,这种影响甚至可能举足轻重。因此,无论是从统计数字的政绩面子考虑,还是从地方财政收入的实际利益考虑,地方领导都不敢大意。最稳妥可靠的做法,当然是维持现状不变。因此,他们当然会竭尽全力地“维护本地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兼并收购方知难而退——由此看来,中国汽车业的“洗牌”必将会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当然这并不排除兼并收购的个案会时有发生,但如果期望在一两年之内就能展开大面积的产业“洗牌”,那恐怕是不现实的。
几年前,广东佛山率先提出了“靓女先嫁”的口号并身体力行,结果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依笔者的愚见,如果我们的企业领导和地方领导都能有类似佛山人这样的胆识和胸怀,那实在是中国汽车产业之福。
不久前,上汽集团正式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入主韩国双龙。无论将来的发展情况如何,作为国内企业收购国外汽车整车公司的No.1,这绝对是值得汽车产业发展史
评论